2010年前中國將形成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道網絡

目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北京川氣東送工程開工儀式上宣布川氣東送工程正式開工。這一圖像和聲音通過視頻傳送到數十個建設工地。至此,川氣東送工程建設進入全面開工階段。
這是繼西氣東輸工程之後,中國又一條通往中東部地區的天然氣管道,為中東部地區管線聯網創造了條件,也為在2010年以前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天然氣基干管網創造了條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川氣東送工程建設 小組組長陳德銘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說,川氣東送工程在合理供應川渝用氣的前提下,主要供應江蘇、浙江和上海,兼顧沿線的湖北、安徽和江西。預計到2010年底建成年產120億立方米淨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同步建設四川普光到上海的川氣東送管道以及向四川達州、重慶、江西、南京、常州、蘇州等地的供氣專線。
這項工程總投資627億元人民幣。從川東到上海的幹線管道全長1702公里。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川氣東送建設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何生厚,日前在四川省達州市普光氣田對記者說,"到2006年底,普光氣田的探明儲量已經達到3561億立方米,預計今年底還可再調高一些探明儲量,至少增加800億立方米。"他認為,隨着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增加,為川氣東送打下了堅實的儲量基礎,最少可以穩定輸氣20年。
川氣東送工程被稱為繼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之後中國大陸第五大工程。
根據《天然氣管網布局及"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將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天然氣基干管網,規劃建設天然氣管道大約1.6萬公里,到2010年中國天然氣管道總長將達到4.4萬億公里。屆時將進一步完善全國天然氣管網,為天然氣安全可靠供應提供保障。
有專家認為,隨着天然氣消費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增加,將替代煤炭的直接燃燒,有效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陳德銘預計,2010年川氣東送工程完工后,每年可減少數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有關權威人士認為,更多大氣田的發現和更多天然氣管網的建設,使中國的天然氣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加快天然氣勘探開發與合理利用,加快構建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對於中國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